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 长沙商标注册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3-09-13
法官在审查涉案的 “百年荣和老窖”和贵州茅台酒在商标上的相似处摄/记者 柴程
被告贵州荣和烧坊酒业公司的董事长仇福广(右二)旁听庭审 摄/记者闫新红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茅台商标案 牵出“荣和”纷争
贵州荣和烧坊酒业被诉另一家“荣和烧坊”旁听庭审称其才是品牌权利人被告生产的是“山寨货”
因涉嫌商标侵权,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被茅台酒厂诉至丰台法院。
开庭当天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另一家“荣和烧坊”到庭旁听,称其才是“荣和”和“荣和烧坊”品牌的商标权利人,而被诉的贵州荣和烧坊,根本没有酒水生产资质,是生产“山寨货”的公司。
据悉,“荣和烧坊”品牌开办于清朝光绪年间,即茅台酒厂的前身之一“王茅”。因此,关于“荣和”的品牌之争,备受社会关注,本报将持续关注此案。
庭审现场贵州荣和烧坊被诉侵犯茅台商标
11月9日,贵州茅台酒厂起诉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案,在丰台法院开庭。
茅台酒厂诉称,该厂是“MAOTAI”字母、“茅台”文字及其图形组合的商标注册人。2011年5月18日,执法部门在北京西站查获一批“百年荣和老窖”白酒,外包装突出显示了“MAO-TAI”字样。
茅台酒厂认为,贵州荣和烧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等22万元。
法庭上,贵州荣和烧坊的律师辩称,“MAOTAI”是地名,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对于商标中含有的地名,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茅台酒厂的商标欠妥,贵州荣和烧坊将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商标。
最后律师说:“被告涉案产品上有特大字号‘荣和烧坊’字样,与贵州茅台有明显区别。茅台镇的百姓千百年来一直在酿酒,难道到了今天,茅台镇的百姓除了茅台酒厂以外都不能酿酒了吗?”
贵州荣和烧坊的律师拿出《世界食品经济文化通览(第1卷)》作为证据。他告诉法官,茅台酒厂的前身之一“荣和烧坊”,酿造的白酒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其1958年划归公有并入茅台酒厂后,有一部分人在外成立了荣和烧坊。
董事长承认公司非传人创建
开庭时间是上午9点半。9点刚过,贵州荣和烧坊的董事长仇福广就已经坐在615法庭旁听席第二排上。
他把被有关部门查扣的白酒形容成“无端扣押”。按照他的说法,他慑于茅台酒厂的“霸气”,只好“忍气吞声”,不料一年多后被起诉。
当记者问及贵州荣和烧坊与茅台酒厂前身之一“荣和烧坊”的关系时,仇福广说:“荣和文化的继承,不一定需要血缘的继承。”他说,自己属于“荣和烧坊”文化的传承人。
按照他的说法,“荣和烧坊”最后一个直系传人王丙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以“通匪罪”枪毙,之后已无后人。“我意识到‘荣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多方面努力,艰难地恢复了历史的痕迹、荣和烧坊的配方。”他说。
仇福广还告诉记者,八年前,他在赤水河边、一个靠着山的民宅的地下室中发现了几十吨800年前的宫廷御酒,并成功地保护下来。“我厂生产的酒,坚持的是1915年获奖的白酒原汁原味的酱香型配方。”他说。
开庭后,仇福广给法官和记者们看了一张复印的照片。他说,那是1915年,荣和烧坊在巴拿马博览会获得的金奖奖章。
记者问他奖章是经什么途径取得的,他闭口不答。“哪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秘密。”他说。“在口感方面,我们的酒不知比茅台好多少。”庭审结束后,仇福广绘声绘色地向记者们讲述着公司的荣耀。
另一“荣和”当庭称被告是“李鬼”
贵州荣和烧坊董事长仇福广的“文化传承”一说被茅台酒厂的律师驳斥。他揭露,贵州荣和烧坊位于贵阳,根本不在茅台镇,合理使用“MAOTAITOWN”(茅台镇)的依据不足,是“生拉硬扯傍名牌”。
“我是北京惠久酒业公司的。”开庭前,当法官核实旁听人员身份时,坐在旁听席第三排的一位女士起身表示,自己是董事长尚智。说完,她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份几十页的资料交给法官。
庭审结束后,该公司总经理张大红告诉记者,惠久酒业是“荣和烧坊”品牌的全国总经销商。但“荣和烧坊”商标不是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的,而是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前身为茅台镇富强酒厂)。“被告一直在假冒我们的商标卖酒!”尚智说,贵州荣和烧坊不但没有商标使用权,甚至连生产白酒的资质都没有。
在她看来,茅台酒厂应该申请有关部门立即取缔该公司,根本用不着和它打官司。
庭后调查“荣和”商标确为案外酒企所有
“荣和RONGHE及图”商标,确实是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的。2001年,该公司前身富强酒厂注册了该商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茅台集团上市,曾申请撤销“荣和”商标,欲将商标收入囊中,但争议多年后,2009年国家商标总局裁定商标仍归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所有。
同时,记者从贵阳工商部门了解到,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地址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经营范围是酒类、旅游产品的销售,不包括酒类制造(生产)。
对话高管
被告负责人写有“荣和”剧本
通过多位业内人士,记者了解到仇福广的个人经历。
仇福广今年58岁,上海人,以知青身份插队到贵州。
2006年,他在贵阳注册了贵州荣和烧坊酒业公司,搞酒水销售。
知情人称,2008年,他借奥运商机进了一批“荣和烧坊”酒,之后建立网站,开始自行销售打着贵州荣和烧坊旗号的“荣和烧坊”。他的酒源来自四川、贵州的一些小酒坊,品质差别很大。
据说,仇福广还自称写了一个关于荣和烧坊的剧本,宣称将搬上荧幕。
庭审结束后,记者与仇福广进行了一番对话。
“其他酒业公司都是闻风而上”
FW(法晚记者):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与“荣和”品牌有关联的白酒企业不止您一家,而是有很多。
仇福广:我们贵州荣和烧坊公司,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打了一年广告。其他酒业公司都是在我们把品牌做起来之后闻风而上的。“荣和”的文化,包括1915巴拿马获奖的奖牌、秘方等,都是我们公司发掘出来的。这些东西都公证过。
但我根本不敢把这些荣誉写到网上,一写就被转载。一些所谓的后人写在网上的东西都是在摘抄、转载我们公司的。谁能像茅台酒厂这样,没事总去打官司呢。(注:据记者了解,茅台酒厂却称,贵州荣和烧坊官方网站上关于荣和烧坊的内容,几乎全部转自茅台酒厂的网站)
FW:这次到庭旁听的惠久酒业的人,您认识吗?对他们的说法,您怎么看?
仇福广:我与惠久总经理张大红是2008年在宁夏举办的首届酒文化节上认识的。他说要做我的酒,后来却悄悄跑到我下面的富强酒厂,与富强酒厂合作了。
富强酒厂肯定生产不出我们这种品质的酒,它完全是仿制我们生产假酒。我们生产的每一款酒,富强酒厂都在仿造。
2008年,我与富强酒厂的合同上约定,我们用的“荣和烧坊”品牌别人是不能用的。可是荣和烧坊在央视做宣传之后,富强酒厂和张大红的公司就反水了。而我一直对他们保持着克制的态度。
“企业经营肯定有自己的秘密”
FW:贵公司有制造白酒的资质(改成“生产许可证”,这样直接点儿)吗?
仇福广:我们公司是一个做品牌的企业,茅台镇有大约十家有生产许可证的酒企为我包装产品。但白酒的制作调配由我们自己来做,因为我们有存放了800年以上的老母酒,价值907个亿。
我们根据经销商的需要,生产不同的酒。那些生产企业如果有合格的基酒,我们就按质论价。不过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包装而已,他们只不过是起到一个包装的作用。
FW:但据我了解,贵公司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
仇福广:我们在为上市做准备,生产许可证等各方面的手续已经全部取得。
FW:为什么有生产许可证却不自己生产,而要找其他企业生产呢?
仇福广:虽然我们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但因为酒厂造得很大,我们没有包装生产的能力。今年10月份我们具备了生产的能力。
FW:哪一年取得的生产许可证?
仇福广:2009年。
FW:但我几天前刚刚在工商局了解到,贵公司没有生产许可证。
仇福广:企业经营中肯定有企业自己的秘密,我的生产许可证用的是新的企业名称。在没有生产之前,是不能对外公布的。
FW:您所说的存放了800年、价值907个亿的老母酒,我是否可以去贵州见识一下?
仇福广:存放老母酒的地方有专人守卫,为了企业的安全,你就不要看了,因为你一拍照,就暴露了企业的秘密。除非你们报社发函向我们公司申请,派三个记者组成一个采访小组,为我们做宣传报道。 文/记者闫新红
茅台酒前身“王茅”即“荣和烧坊” 系三家于清朝合办 传承关系复杂 多家酒企均利用该品牌宣传
多种“荣和”酒 均称是继承人
两家“荣和”,谁才是真正的“王茅”继承者,抑或都不是?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发现,由于茅台酒厂的前身“王茅”即“荣和烧坊”系三家合股开办,涉及家族关系复杂,如今多家公司或称有 “文化传承”、“王茅唯一继承人”或称为嫡传后人所办企业,众说纷纭。其品牌争夺的激烈程度,直追“赖茅”。
酒企揭底被告白酒被指系假冒品牌
通过长途电话,记者采访了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强。他表示,由于“荣和烧坊”商标归其企业所有,自己的酒企才具备生产“荣和烧坊”的资格,而他的公司从来没有授权贵州荣和酒坊公司使用“荣和烧坊”商标。“我认识仇福广。2008年,他从我的厂里进了一批‘荣和烧坊’。”陈云强说,之后,仇福广便用同样的包装卖假冒的“荣和烧坊”酒。“他给法官看的白酒检验报告,其中的检验样品就是当初从我厂里进的。”陈云强说,不仅如此,仇福广在江西开了6家专卖店,门面标志全是“荣和烧坊”。商标、图案以及字体,和他注册的商标完全一致。后经举报,这些白酒在江西全部下柜。
他表示,公司已经书面通知过仇福广,警告其清理“荣和烧坊”白酒的库存。目前,该公司准备对贵州荣和烧坊提起诉讼。
对于仇福广的说法,他反驳:“和我的公司合作时,他只是一个酒水销售商。因为他销售时不诚信,公司取消了他的销售资格。我和他没签过任何协议,根本谈不上‘荣和烧坊’品牌由他专用的事。”“说我仿造他的酒纯粹是胡说,根本无须辩驳。因为从时间上,它的各款酒都在我之后。”陈云强说。
800年元代母酒被指忽悠
陈云强称,贵州荣和烧坊生产的白酒虽然标注“100年”、“80年”,其实全是低端酒,是在四川泸州包装的,以浓香型为主,而非酱香型。“用所谓的800年的老母酒勾兑的酒,却是浓香型的,纯粹是掩耳盗铃。”他说。
关于巴拿马的奖牌,陈云强肯定地说它是伪造的。“至于老母酒,纯粹是仇福广炒作。”
“仇福广曾经宣传‘荣和烧坊’商标转让给他了,还说富强酒厂是他下面的厂子,都是胡说。我告诫过他别再这么搞,但他置若罔闻。”张大红告诉记者,“仇福广对‘荣和烧坊’的膜拜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擅长编故事,关于‘发现800年前元代老母酒’的故事,他对外已经讲过几百遍了,搞酒业的人听后啼笑皆非,成了笑谈。”
历史由来荣和烧坊 最初股东为三家
对于品牌争议,各执一词。法庭上同时露面的两家“荣和烧坊”,谁是“荣和烧坊”的真正传人?抑或还另有他人?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大致还原了茅台酒厂前身之一“荣和烧坊”的历史变迁。
茅台的前身是茅台镇最具影响的三大茅酒“华茅”、“王茅”和“赖茅”。据《茅台酒厂志》介绍,“华茅”的创始人华联辉于1862年设立“成裕烧坊”,后更名为“成义烧坊”;“赖茅”的前身是周秉衡于1929年开办的“衡昌烧坊”,后赖氏出资经营后,更名为“恒兴烧坊”。“王茅”的创始人是仁怀大地主石荣宵、孙全太和盐号老板王立夫三人。三人取石荣宵、孙全太名字及王立夫的商号“王天和”中的各一字,定名为“荣太和烧坊”。
1915年,孙全太辞去掌柜职务并收回投资,烧坊由石荣宵负责经营,“荣太和烧坊”更名为“荣和烧坊”。
同年,国民政府将“荣和烧坊”酿制的“王茅”酒与成义烧坊生产的“华茅”酒统一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得金奖。几年后,王立夫病死,其子王承俊虽有股份,但烧坊渐渐为石荣宵操控。石荣宵原本姓王,后为石家养子。王立夫死后,石荣宵还宗,复为王姓。
1930年前后,石荣宵的长孙王少章去世,其弟王泽生接管酒坊。按《茅台酒厂志》的记载,王泽生仗势迫使王立夫的后人“自愿退出”,把烧坊据为己有。
1949年,“荣和烧坊”由王泽生的儿子王秉乾继续经营,常年产量有5000公斤左右。
1951年,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华茅”、“王茅”和“赖茅”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合并成立贵州国营茅台酒厂。
后人讲述王茅后人各自开办酒企
记者采访得知,改革开放后,“荣和烧坊”的后人纷纷投身白酒行业,各自成立酒企。
石荣宵的曾孙王秉亁,生子王崇雍,包括贵州荣太和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王秉乾酒业有限公司在内的王家酒业集团以他的名义开办,其申请注册了“荣太和王氏家”商标,自称是“1915年巴拿马金奖原始配方唯一嫡传”,每瓶酒均按传承的家族配方调配。
王立夫的儿子王承俊有两房妻子。大房的女儿王宗辉生有一女三子,即徐航、徐柯、徐拥军和王娓(随母姓),他们共同成立了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立夫酒业有限公司;二房的儿子王宗德成立了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
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强,早年间在仁怀市卫生局工作,1981年停薪留职,经营酒业至今。
被问起与“荣和”有无血缘承接,他表示,自己的夫人与王秉乾是亲戚,但很少往来,自己的儿媳也是“荣和”的另一位后人。
买回窖坑靠窖泥微生物复产
徐航的丈夫、王立夫酒业公司总经理邱福强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家族历史:1951年,石荣宵后人王秉亁因通匪罪被枪毙。
王立夫后人王承俊属于地主成分,被没收家产;其向政府上缴枪支时出了意外,被打死。此后,“荣和烧坊”收归国有,政府给了500块钱。那年,王承俊的大房颜氏的女儿王宗辉19岁,正在遵义读师范;二房的两个儿子当时都还不到五岁。管家颜氏嘱咐王宗辉把账本、制酒配方、金银财宝打包,跑到遵义躲避,十几年后才回家。
邱福强说,改革开放之后,他和夫人找到老酒坊的地址,此时老酒坊已变成了生产队的保管室。他们把保管室买下来。原来的窖坑里有窖泥,微生物还在,之后靠她重新恢复了老酒坊,取名王立夫烧坊。
他告诉记者,王立夫酒业公司成立于1995年,但最近几年才开始卖酒。“之前一直在养酒。”他说。
对于仇福广所称的“王茅”已无后人的说法,邱福强说这是“乱讲”。“我夫人徐航及内弟都是王立夫的嫡系,王立夫的嫡孙王宗德也在经营酿酒厂,这种亲缘关系已经进行过公证。”他说。
荣太和酒业称仅自己正宗
但是,以“王秉乾的嫡系传人——王崇雍”的名义开办的贵州荣太和酒业有限公司对所有打着“荣和”旗号经营的酒企业都不以为然。
该公司负责品牌管理的杨总表示,王崇雍是王秉乾唯一在世的儿子,当地的户籍部门与居委会都为王崇雍与王秉乾的父子关系做了证明,现在能代表王家的,只有王崇雍。
王秉乾过世时,王崇雍年幼,王家的配方写在一本册子里,是王崇雍的母亲在他成年后传给他的。在王家的酒业集团里,王崇雍主要负责技术。
他说,“荣太和”商标没有注册成功,是因为“荣和”被抢注,“荣太和”与“荣和”有近似性。
杨总说,根据1951年仁怀法院的判决书,“荣和烧坊”属于王秉乾家族,如今的其他企业用“荣和”、“荣和烧坊”的商标,需要有王秉乾直系亲属的授权,否则就算持有商标也属于恶意抢注。
该公司将以王崇雍的名义清理知识产权,包括起诉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公司,将“荣和”商标收回,并提出索赔。除非其能证明自己与王秉乾家人的关系。
巴拿马奖牌原件遗失拟获奖百年申请补发
杨总说,“对于王立夫酒业,我们首先要确定它是否真的与王立夫有关系,是不是抢注商标。”“但既便它真与王立夫有关系,也没有资格讲‘荣和烧坊’有关的知识产权、荣誉、配方。王立夫当年确实是烧坊的股东之一,但后来已经退出,不应沿用原有的知识产权。”杨总说。
杨总表示,1915年巴拿马奖牌的原件早已遗失,但国际组织承认获奖这个事实,他相信奖牌应该可以补发给王家。“我们准备在2015年、荣和烧坊获奖100周年的时候申请补发。”他说。
延伸采访与王茅相关商标皆被注册
记者经过采访发现,“王茅”商标已于上世纪80年代被茅台酒厂注册。
记者登录中国商标网搜索 “王茅”、“荣和”、“荣太和”、“荣和烧坊”、“王秉乾”、“王立夫”等商标关键字时,发现数十家企业曾对这些与王茅相关的商标申请过注册,足见觊觎该品牌者之多。
“毕竟荣和烧坊的故事太诱人了,很多人因此声称自己是王家亲戚,傍的人太多了。”邱福强说。